中国艺术精神与新时代中国美术教育
教育部美术学教指委2023年工作年会
暨“宋韵今辉”艺术特展系列学术论坛
4月15-16日,以“中国艺术精神与新时代中国美术教育”为主题的教育部高等学校美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23年工作年会暨“宋韵今辉”艺术特展系列学术论坛于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美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哲学与文化创新研究院作为教育部美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单位,联合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艺术教育研究院承办。
论坛适逢本基地参与承办的“宋韵今辉”艺术特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3月18日-4月16日)。于展览胜利闭幕之际,教指委专家组莅临观展,并以“宋韵”为切入点就中国艺术精神展开讨论,为新时代中国美术教育谋篇布局。
4月15日,与会专家前往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专场观摩“宋韵今辉”艺术特展。教育部美术学教指委主任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哲学与文化创新研究院院长许江亲自导览。4月16日,论坛开幕仪式于中国美术学院南苑会议室举行,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金一斌致辞。开幕式由教育部美术学教指委秘书长、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哲学与文化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余旭鸿主持。
会议首先由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教授致欢迎词。金书记对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对一直以来关心支持中国美术学院发展的教育部和在座各位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美院作为教育部美术学教指委主任委员单位和秘书处所在单位,在教育部高教司领导的支持下,在各位教指委委员的共同努力下,深入梳理、研究和弘扬中国艺术,顺利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参与撰写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持续推动艺术大教堂,深入开展中国艺术精神、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文教育思想高等美术教育体系的建设,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助力中华文明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下一阶段,中国美术学院将和各位同道一起在教育部高教司的领导和支持下,进一步落实三个聚焦,聚焦一流专业建设、聚焦一流课程建设、聚焦艺术类卓越人才培养。中国美术学院作为教指委主任委员和秘书处所在单位,将一如既往地履行好单位的职责,为教指委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和资源支持,为全国美术教育事业发展搭建好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人文社科教育处处长张庆国在开幕式发表讲话,代表教育部高教司、人文社科教育处,对本届美术学教指委委员的专业工作和辛苦的付出致谢。张庆国处长指出,在新发展阶段,面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新任务,艺术类高校和高等美术教育体系发展任重而道远。作为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与美术学科的一流专家组织,美术学教指委在新时代美术创作和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中,不仅要发挥引领性、先导性作用,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以更好的视觉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张庆国处长对中国美术学院作为教指委主任委员和秘书处所在单位所发挥的专业引领作用表示肯定,并对“宋韵今辉”艺术特展高度嘉许,认为展览不仅展现了中国山水画和宋韵文化的辉煌,而且将专业深入的宋韵美学研究转化为便于人民群众欣赏与理解的视觉叙事,这对彰显中华优秀文化,发扬中国艺术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张庆国处长更勉励教育部美术学教指委继续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艺术学科体系、学术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的建设,在全球视野中树立中国艺术学科的主体意识和文化坐标,在当代语境中激发中国传统艺术的创新活力,传播中国文化,推进社会美育。
在16日上午的主题演讲中,许江教授以“与古携新 从流激荡”为题作主旨演讲,由“宋韵今辉”艺术特展展开,通过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宋徽宗《瑞鹤图》、苏轼《枯木怪石图》等宋画,深入介绍了宋代这一中国绘画的高峰。许江教授指出,艺术教育本身要强调人文素质、人文内涵;在美术学专业林立、相互隔绝的当下,应牢记各艺术门类存在共通的原构,这种原构正是美术学科、艺术学科、整个艺术学乃至整个新文科为大家提供的东西,这是新时代中国美术教育当之无愧的职责。
教育部美术学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大学教授陈振濂以“从‘宋韵今辉’艺术特展看中国画的式、相、象三个独特的认知方式,兼及近代以来中国美术专业基础训练的惯性反省”为题发表演讲。
16下午,全体与会专家围绕“中国艺术精神与新时代中国美术教育”的主题展开圆桌研讨。教育部美术学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教授丁宁主持研讨。教指委委员们在二十大提出的要把教育变成美育的精神指引下,以新文科建设为背景,从与科技结合的角度,就中国当代高校美术教育展开热烈讨论。
余旭鸿教授分享了举办“宋韵今辉”艺术特展背后的思考。他指出,艺术家的生命是有周期的,而艺术的生命是无穷的,中国艺术精神始终在我们心中; “刘李马夏”800年来首次齐聚杭城,具有独特的文化史意义和社会公共美育意义。余旭鸿教授在发言中直击中国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即感受力的衰落、样式的贫乏、形式表现的表征化、内容的苍白,更重要的是对传统忽视不见,继而当下创作缺乏活力。美术教育不仅是技术、技巧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审美的教育。在这个意义上,面对原作、参与作品之间的相互对话,“宋韵今辉”艺术特展是一场真正的美术教育、一堂真正中国艺术史课。我们需要回望传统,又具有国际视野,对当代中国美术教育有深度的反思。
教育部美术学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南京艺术学院原院长刘伟冬为本次论坛作总结。提出“宋韵今辉”艺术特展既是美术展览,也是很好的社会美育教育;很多观众不是从技法或者绘画的角度,而是从价值观认同、沉浸式文化交流的角度观展,这是实实在在的美的教育。刘伟冬教授指出,学科调整以后,专业学位的设立更符合艺术教育的规律和要求,而人才培养要尊重艺术教育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