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韵今辉”艺术特展在中国 ...
全国政协委员许江:关于青 ...
省社科联二级巡视员俞晓光 ...
新文科背景下中国艺术教育 ...
“百年担当” 庆祝中国共产 ...
思想与方法——中国美术学院 ...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哲学与文 ...
致敬时代楷模,赓续榜样精 ...

【讲座回顾】赵军 · 绘画中的诗性表现

“视觉之思”系列讲座(第五期)于2017年4月29日在光达美术馆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具象表现工作室主任赵军博士主讲。赵军博士以“绘画中的诗性表现”为题,由现代艺术以来表现绘画的发展切入,分析了主体表现与诗性表现的关系。

赵军博士首先阐述了关于诗性表现的两方面的思考。一是摹仿问题:诗的本质的考察、艺术本源的回溯以及中国诗学“兴”的认识。二是当代艺术创作的个人的思想历程:从最初对国画的学习,到具象表现绘画对于当代艺术危机的反思,再到国外学术交流和博物馆游历的心灵转变。每一阶段的变化都是一次洗礼。这些经历使得他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一直在改变和深化。

基于以上考虑,赵军博士特别提到了两个深切的体会:绘画,不仅是爱好、兴趣,更是一门学问,因而需要学术支撑。同时,艺术创作是一门“活到老,学到老”的学问。不同层次(年龄、身份、地域等)的理解会转换出愈加丰富的体悟。

那么,究竟怎样理解“表现”?表现的内涵是什么?赵军博士指出,“表现”在理论上的理解和绘画上是不一样的,绘画上更在意的是语言背后的真谛。同一内容用绘画表达远比文字来的更加直接。

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是马蒂斯和德朗这两位野兽派创始人。作为法国(南欧)表现主义绘画的代表,马蒂斯和德朗的绘画体现了法国独有的优雅和贵气,还有一种有节制的理性和秩序感。而同为表现主义绘画的德国(北欧)青骑士和桥社,表现出来的却是一种悲剧性的深沉和原始的粗糙感。赵军博士认为,这种风格差异的形成,和两国的艺术传统以及长久以来的民族积淀有着很大的关系。

光达美术馆的学术脉络是具象表现绘画。但在现代艺术史上,更为人所知的是抽象表现主义:波洛克、罗斯科、赵无极、保罗·克利、德库宁……抽象派之所以能自成一派,就在于它突出了艺术主体的情感强度,还有强调“自我”表征等特性。可以说,抽象表现主义直接引起了关于“艺术终结论”的思考。随后,艺术开始走向观念化(杜尚)、社会化(博伊斯)、日常化(波普)和身体艺术化(行为)。

紧接着赵军博士提出了以下问题:在具象和抽象之间,是否还存在着一些不被人们所知的另一种形式或概念?这就要归咎于对艺术终结问题的思考。赵军博士讨论了以下几个方面:西方艺术的形而上传统、主体化的表现、具象表现绘画关于当代艺术危机的判断与选择、返回艺术本源的思考和诗的内涵。

为什么人们开始“看不懂、听不懂”现当代艺术?赵军认为,存在两个可能的原因:一是西方艺术形而上传统-学术思想传统的漠视;二是世界的图像化和个人的主体化的趋势。对此,具象表现绘画提出了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倡导返归艺术本源的思考:艺术即摹仿、摹仿与米梅西斯、米梅西斯与诗(古希腊艺术)。而诗的追溯即是对艺术与存在关系的重新界定,艺术真理观的重新确立,意义(人的存在)的带出,同时也意味着“让其显现”地面对自然、“胜物而不伤物,以物观物”方式的重现。

古希腊人对于诗的界定与中国诗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兴”的含义是:上举,盘旋,呼声,节奏。引申为:1、譬喻,美刺—比—讽刺与批判;2、触物起情,乘兴而为—诗性思维(方式)。“兴”发状态下,意、理、事、史、请、景皆融成诗。“忘我而达到‘我’的显现”——“存在”的可能(主体陶融)(忘我状态下的自然流露)。

只有在这样的思考背景下,我们才能理解何为“表现”,何为“诗性表现”。简单地说,诗性表现的特点是:1)不离开事物思考本质,不离开感觉表现真实;2)不逾矩的随心所欲(不离开事物来表现主体)。这是物、自然与人融合为一之真实。“表现”的拉丁文“expressus”恰恰就是“抛掷出来”、“挤压出来”的意思。

在讲座过程中,赵军博士列举了许多重要的艺术家和作品:被称为“意大利精神的现代表达”的莫兰迪、“通过直观视觉捕捉存在”的贾科梅蒂,被赋予了“神秘的存在”的德朗……三者各有不同,但都具有诗性表现的特点:不离开事物思考本质;不离开事物来表现主体;不离开感觉表现真实。总而言之,艺术是一种真理的实现:源于事物,基于真理,最终表现在画面上。

在提问环节,赵军博士与观众展开了更具针对性的讨论。关于绘画中的诗性表现,赵军博士和大家分享了大量的学术知识和博物馆游历感悟,使大家对绘画的诗性有了更加立体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