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韵今辉”艺术特展在中国 ...
全国政协委员许江:关于青 ...
省社科联二级巡视员俞晓光 ...
新文科背景下中国艺术教育 ...
“百年担当” 庆祝中国共产 ...
思想与方法——中国美术学院 ...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哲学与文 ...
致敬时代楷模,赓续榜样精 ...

《艺术在没落中升起》新书发布会:艺术、哲学与历史的思想碰撞

发布会现场:左起:陈小文、孙周兴、蔡枫、于殿利

2014年8月15日上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艺术在没落中升起》新书发布会在上海展览馆“2014年上海书展”的第三活动区举行。哲学博士、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讲座教授孙周兴,文学博士、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蔡枫,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历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于殿利作为嘉宾出席了此次发布会。发布会由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陈小文主持。与会嘉宾们以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大师安瑟姆·基弗的访谈录《艺术在没落中升起》一书为切入点展开了一场有关哲学思辨、历史记忆和艺术想象完美交融的对话饕餮盛宴。在发布会上,嘉宾们就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大师安瑟姆·基弗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进行分析,还原其神秘外衣下的历史感,探讨未来艺术的无限可能性。现场读者们对德国新表现主义以及西方现当代艺术表现出极为浓厚的兴趣,观众与嘉宾在发布会现场进行了热烈而富有深度的对话互动。

于殿利:艺术是所有文化形式中最跳跃的音符

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指出,图书的意义就是传播知识、传输文化。而艺术是文化当中最跳跃的音符,有很大的感染力,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人对审美的需求非常高,同时人类创造美的生产活动也是最多的。我们记录艺术创作者的活动和艺术的思维,不仅仅服务于高端专业的艺术人员,同时更服务于大众,因为人人都有权利接触艺术、享受艺术甚至参与艺术、创作艺术。所以我们通过这些出版活动把大家都拉入到艺术活动中来,让人们每天都生活在艺术当中。作为图书出版商而言,记录这些最高级的创造活动是我们的职责,所以商务印书馆在出版填补国内空白的《中国设计全集》(20卷),《中国当代全集》(20卷)等丛书以外,又请来了孙周兴老师主编“未来艺术丛书”,全面开启我馆的艺术出版新征程。

孙周兴——“艺术的没落与升起”

西方历史上第一次提出艺术没落的是哲学家黑格尔,黑格尔认为艺术是感性的比较低级的精神活动,他以绝对理念作为绝对精神,认为精神的往前推进必须以艺术的消亡为背景。但20世纪上半叶,人类文化已经进入到了一个重大的变化中,所以所谓的艺术终结从根本上说的是,以前的老的哲学概念、艺术概念和历史概念已经慢慢失去它的效应,已经不认为是今天的哲学和艺术活动了。

在艺术方面,二战以后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整个欧洲状态较差,美国一枝独秀。但在博伊斯之后,特别是70年代、80年代开始的以基弗为代表的新表现主义的开始,欧洲重新获得了艺术的主动权。我个人认为对德国民众来说,主动权的重新获得,也可以表明德国人在精神上重新振兴起来了。在今天的欧洲,甚至可以说整个西方,德国的造型艺术都被认为是首屈一指的,这与60年代的艺术大师博伊斯和现在以基弗为代表的大师是密不可分的,中国现在很多造型的艺术家也在向他们学习。

正如里希特所说:“哲学家和教师的时代过去了,艺术家的时代到了!”在古代,无论东方和西方,都是从哲学、宗教开始的,但今天哲学和宗教正在被我们的文化慢慢削弱,艺术对我们的生活影响会更大。从这个角度来说,艺术不会没落。

蔡枫——基弗身上,可以看到艺术、宗教和哲学的同时升起

孙周兴老师说到宗教、哲学是一个终结的状态,但我们从博伊斯身上,从基弗身上看可以看到艺术跟宗教和哲学实际上是同时升起的,也恰恰在基弗身上,我们看到了神秘主义,神秘主义和北欧的浪漫主义跟宗教精神以及古典哲学都是连在一起的。书里有一句话是“摧毁了以后,重新创造”,从基弗的身上我们看到真正的开放。所以我认为在甚嚣尘上的“艺术终结论”的大背景下,这本书来的很及时。

于殿利——无所谓“没落”,也无所谓“升起”

从历史大的循环和发展的过程来看,无所谓“没落”也无所谓“升起”,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有高潮和低谷的时候,仅此而已。无论你是否认识到,它是否显现到你眼前,它都是存在的。所以在大的历史长河中所谓的“没落”“升起”,都是人自我认识的结果,事物本身还是按照自身规律发展。所有的学科都是相通的,具体说到艺术和哲学,我更愿意说它们是互为表里,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甚至包括历史。

黑格尔认为,艺术在经过象征性、古典性、浪漫性之后终将走向死亡和结束,最终被哲学和宗教所取代。在黑格尔看来,哲学和宗教都是有生命力的。艺术流传的越来越广不是因为技术、手法,而是因为艺术里面蕴含的强大思想,所以我说艺术和哲学互为表里。其实做事做到最高层面上我们通常就说这是一种“艺术”,但艺术和哲学在一个高点上呈现出两个不同的形状,艺术给人展现出来的高超精神可以通过视觉来展现,所以艺术相对于哲学来说更具传播力和感染力。但同时在内涵的层面上,此两者又高度重合在一起。

哲学的生命不仅仅在于认识和思考,还在于被更多的人掌握,成为一种思维方式,艺术成为他一种表现方式,哲学离不开艺术,同时艺术也可以说是一种现象化的哲学,它展现出的绝不仅仅是一种审美,是审美背后的思想,这是艺术的生命力所在。

《艺术在没落中升起》及其作者安瑟姆·基弗

《艺术在没落中升起》是德穆兹和基弗从2003年春天至2008年末之间的谈话集成的访谈录。他们的谈话围绕着火、水、气和土等基本元素,围绕着《旧约》和《新约》中的叙述以及在佛教思想中起核心作用的“空”,追踪一切过去之物的复返或轮回,追问德国的历史和欧洲的历史,对基弗关于浩劫(Shoah)的深入研究进行专题讨论——尤其是通过基弗对策兰诗歌的“回应”。因此,这本访谈录探讨了基弗的艺术哲学和神学基础,探讨了他的艺术学和文化学立场以及他的工作和世界观,引导人们根据不同的视角来考察基弗无比丰富的作品。

安瑟姆·基弗(Anselm Kiefer,1945年-),出生于德国南部巴登-符腾堡州。1970年代师从德国当代艺术大师约瑟夫·博伊斯。1980年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其作品《德国的精神英雄》引起巨大的争议。1984年在杜塞尔多夫举办的个展获得空前成功。1990年获沃尔夫奖,2008年获德国图书和平奖。1992年迁往法国,现居巴黎市郊。作为德国新表现主义的重要代表,基弗以惊人的艺术创造力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作为德国新表现主义的重要代表和德国战后少数几位艺术大师之一的基弗,在艺术材料和艺术观念两方面均保持高度开放性和革命性。在观念上,基弗艺术中蕴含的成分复杂多样,它包含着宗教神秘主义、德国艺术思想传统、德语当代诗歌、德国现象学哲学,等等;在材料上,基弗突破传统的限制,不拘一格,大量运用油彩、树脂、钢铁、铅、稻草、灰烬、感光乳剂、石头、树叶等综合材料。基弗作品的基调以灰暗幽深为重,这与这位具有神秘主义倾向的艺术家对于物质和自然的玄奥理解密切相关。

阅读链接:安瑟姆·基弗的艺术

基弗的作品总是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晦暗和几近压抑、带有破坏性的风格,他充分利用各种材料的形式语言来表现主题。基弗常常使用的材料有: 乳胶、树脂、稻草、虫胶、沥青、沙土、木材、废金属和旧照片甚至火,等等。异质材料在绘画中的巧妙使用,加强了基弗画面的表现力,使得他的绘画与自然建立了某种关系,获得了一种类似宗教意味的神秘感。他在材料媒介的使用与艺术观念的表达方面已大大超出了传统架上绘画的范畴,而这种综合一切媒介的艺术表达观念恰恰成为了基弗作品的一大特色。同时,基弗作品巨大的尺幅也便于他对材料的运用。他对材料的把握和运用上,可谓是运用自如。他有时把画淋在雨中,泡在酸水中,或将泥土直接置于画布上,甚至他的红色有时都不是红色颜料,而是真正的铁锈。

基弗以一个现代主义者的自由态度运用着各种媒介,这使得他的作品呈现了鲜明的物质感,营造了一个多维的艺术空间。通过物质材料的运用,赋予艺术形象更强的精神象征性,同时,也为他的艺术表现提供了延续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

蔡枫教授指出,基弗是将历史作为“材料感觉”,结合神秘主义与北方的浪漫主义,唯有在废墟中才成为大地诗人,他的“材料感觉”最终生成感觉的纪念碑,画家不是在作品“上”作画而是在其“下”作画,因此,我们关照基弗,需要闭上肉眼,抿合嘴唇,用心去摸,用手去看。

基弗的作品中所表达的某种深邃的历史观,像一面镜子犀利地反照着中国,反照出人类的灵魂。他创造了一种艺术新神话:艺术在没落中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