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组
【德】雷德侯(Lothar Ledderose)
【英】杰西卡•罗森(Jessica Rawson)
【中】毕斐
导师简介
雷德侯(Lothar Ledderose)
德国著名美术史家、汉学家。1961-1969年于科隆、波恩、巴黎、台北、海德堡等地学习东亚艺术、欧洲艺术、汉学。1971年以学位论文 Die Siegelschrift (Chuan-shu) in der Ch'ing-zeit 获得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博士学位;随后至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修学。1971年至1972年担任台北故宫博物院翻译员。1973-1975年在日本东京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担任研究员,1975年返回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工作。同年执教于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研究所,任所长。2005年,因研究中国美术史的重大贡献而获享誉人文学科的巴尔赞奖,是继 E.H. 贡布里希之后又一位获此殊荣的知名美术史学家。2013年至今任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研究院院士。
出版专著 Mi Fu and the classical tradition of Chinese calligraphy(1979,中译本《米芾与中国书法的古典传统》)、 Orchideen und Felsen: Chinesische Bilder im Museum für Ostasiatische Kunst Berlin(1998),以及获列文森图书奖的Ten thousand things: module and mass production in Chinese art(2000,中译本《万物》)等。
曾主持重要展览“紫禁城的珍宝”(柏林与维也纳,1985)、“兵马俑大军”(多特蒙德,1991)、“日本与欧洲”(柏林,1993)、“中国明清绘画”(巴登巴登,1985)等。近年主编德国海德堡学术院研究项目 Buddhist Stone Sutras in China(《中国佛教石经》),并出版同名大型英汉双语丛书,其中“四川卷”第一卷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佛教文学研究中心颁发2015年度“沼田智秀图书奖”(Toshihide Numata Book Prize)。此书亦自2017年起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杰西卡•罗森(Jessica Rawson)
英国著名考古学家、汉学家。英国牛津大学前副校长及墨顿学院院长。中国艺术与考古教授,英国学术院院士。1976-1994年担任大英博物馆东方部代理主任、大英图书馆董事会成员。2002年因对东方学研究的贡献被授予高级英帝国女勋爵士。罗森教授的学术研究领域为中国艺术与考古,在中国青铜器、陶瓷、玉器、器物纹饰、墓葬研究等方面卓有建树,是中国艺术与考古领域重要的西方学者之一。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研究院院士。
主要著作有:Animals in art (1977)、Ancient China, art and archaeology (1980)、Chinese ornament: the lotus and the dragon (1984)、Chinese bronzes: art and ritual (1987)、Chinese jade: from the Neolithic to the Qing (1995)、《中国古代的艺术与文化》(2002)、《祖先与永恒》(2012)、《莲与龙:中国纹饰》(2019)。参与德国海德堡学术院研究项目 Buddhist Stone Sutras in China (《中国佛教石经》)丛书的编辑与出版。
毕斐
山东荣成人。先后就读于山东大学、中国美术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其《历代名画记校笺与研究》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考古与博物馆学系主任。开设专业课“《历代名画记》导读”、“中国美术文献选读”等。研究方向主要为中国美术史、美术文献及中国美术史学史。主要著作有《王曰申摹刻砚史手牍》(2000)、《明嘉靖刻本历代名画记:景印、校记暨索引》(2018),译著《书法与古籍》(2010)等。近年来学术论文散见《唐研究》、《艺术史研究》、《新美术》等。参与德国海德堡学术院研究项目 Buddhist Stone Sutras in China(《中国佛教石经》)丛书的编辑与出版。
参考书目
学生视角
本专业是一个为大家探索自己的研究兴趣、定制个人化成长路线提供广阔空间的专业。学生需有扎实的中外美术史和美术理论基础,具有金石学、文献学、目录学、书籍史等专业知识。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适合有兴趣学习第二外语、参加国际工作坊、国际交流项目的学生报考。
学术活动与成果展示